新疆体育10频道回放介绍

周文王舍嫡立庶违背嫡长子继承制?能咋滴!只能尽力为圣人挽尊了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2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礼仪之邦的祖训谚语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。重男轻女、唯有嫡子才能承继香火,这种嫡长子继承制从周朝开始就根深蒂固,贯穿整个封建社会。然而,即便在原始时期,也存在例外情况。周文王姬昌竟然干出舍弃嫡长子伯邑考,改立次子姬发的怪事,堂堂圣人怎能如此违背自家的家训?

我辈儒生自古以来就极力维护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家国同构的理念。毕竟,它是由周公旦制定的,为周礼之典范。然而在这之前,太王亶父和文王姬昌的祖宗们却做出了"舍嫡立庶"的离经叛道之举。

太王舍弃了嫡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,改立三子季历;文王则将嫡长子伯邑考给挤下去,改立次子姬发。你别看嫡次子嫡三子都是嫡妻所生,可在古时,除了那个"为父后者"的儿子外,其余的都只能算作"庶子"。所以伯邑考就是嫡,武王姬发就是庶,文王作古怪举就属实了。

展开剩余68%

孔子都夸奖过文王是圣人,难道这等"废嫡立庶"的逆天行为不构成巨大的瑕疵吗?唉,所以后世的大儒们可是费尽心机为文王洗白辩解啊。比如董仲舒说这是顺从天意神明的贤举;郑玄说那不过是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;连黄溍都在给文王挽尊了。

只有隋唐时的张载,这位"横渠先生"直接道破了文王的真实动机:和普通人渴望子孙更贤于己不同,当家作主的领袖们更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事业和理念。所以,太王和文王这些老祖宗为了传衣钵,宁可"舍嫡立庶"也要拔擢志同道合的野心家。

您可曾留意,伯邑考被废黜时犯了什么过错?没有!他就是因太过循规蹈矩,不如武王姬发更有继承祖宗反商大业的雄心壮志而已。唉,想想也是,要让祖先享受一级更高的祭祀,岂不比留着默默无闻的伯邑考更有前程?

张载的揭露虽然刁钻,却也道出了一个令人汗颜的残酷事实:面对雄心勃勃的父亲,嫡子们要保住小命,除了退避三舍、"识时务"外,还有什么选择?就连满朝文武的高官重臣,在掌权者醉心于疆土扩张不可一世的时候,也只能充当沉默的旁观者和奴才。

历史从不吝啬给我们上生动的一课。比如汉昭帝无嗣,汉武帝长子广陵王刘胥想要以兄继弟,霍光就拿文王改立武王为由加以反对;再比如后梁太子萧统死后,他爹就以文王为借口绕过嫡孙直接立侄子为储君。可见"舍嫡立庶"的理由跟遮羞布一样,随时都可能被掏出来为执政者的专权行为狡辩。

,嫡长子继承制虽然是古已有之的家规民约,可在掌权者为扩大疆土而变本加厉的时候,这种所谓的家训就很容易沦为挂钩而已。历史让人扼腕,但恰恰也透露出一线曙光:那就是无论统治者如何自作聪明违背规矩,终有一日也会被历史选择所淘汰。循规蹈矩往往起到减缓社会震荡的作用,而一味追求个人权力膨胀,终将招致民心丧尽、社会动荡不安。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,不应被这种谎言所蒙蔽和愚弄。唯有保持理性,坚持君子之风,方可从历史的漩涡中找到明路。

#深度好文计划#

发布于:天津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新疆体育10频道回放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